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晚禱

晚禱
結果的絲瓜又冒出好幾條
只是奇怪為什麼都只長在同一區域
仔細觀察絲瓜花
很少找到雄花
難怪以前在市場曾看過老農賣母絲瓜花






水丁香被朋友告知
是因為他結的果實很像丁香而得名
摘下他不同階段的果實觀察比較
發現深褐色且乾硬的果實
剝開後看見很多像花粉的細粉
這就是他的種子嗎?
難怪這麼會拓散
到處攀爬的川七
最近開花隨風搖曳
常讓人誤以為是樹的花穗
而這川七的花穗完成傳宗接代任務後
變成深褐色好似星星的圖案
非常喜歡
收集著留種著






今日秋陽稍緩
澆完水後離天黑還有時間
坐在田梗上
試圖讓自己融入環境裡
變成田野裡的一部份
看似荒煙蔓草的野地上
蘊藏了無限生命
綠鏽眼穿梭在草叢間覓食
白頭翁在枝葉上鳴唱
蜜蜂帶著腳上越來越渾圓的花粉
不斷穿梭在花瓣間
各色蜻蜓在我眼前飛過
絲瓜藤,玉米葉上的螞蟻不停的移動
早該南飛的燕子
還在上空盤旋
有的鳥滑行時會張開羽翼借助風力飛行
有的鳥卻是收實了雙翼
而我最喜歡觀看的
是白鷺鷥奮力振動的羽翼
伴著夕陽
總有說不出的美感和蒼茫
腳踩著地
雙手合十默禱
想起米勒的晚禱
我懂了那感謝土地
感謝神
感謝有食物可吃的心情

米勒 晚禱 (點入有影片可觀賞)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特別的禮物

2017/09/27

收到一份非常特別的禮物
從未謀面的網友
經由姐姐推薦
開始關注她每天分享的畫作
近年來畫風越來越吸引我
主要原因是畫作裡的貓
她也是愛貓一族
在台北有固定餵養的貓群
每日的分享給了我期待和驚喜的心情
近日機緣聚足
向她邀畫竟然成功
讓自己受寵若驚
我用來自花蓮朋友
利用當地當季花果手做的肥皂
和她交換畫作
她竟然大方的分享我三份作品
而花蓮朋友愛護地球環保包裝
且不使用破壞雨林的棕櫚油
和她愛貓的心一樣的珍貴
如此交換真是最好的安排

她還非常貼心的為我精選三張屬性雷同的畫作
拿在手心細看作品
貓的神韻  用色和字體及構圖
我都好喜歡  好迷戀
身為貓迷的人都知道
貓兒的腳掌肉墊
有著無限的魅力啊~
謝謝你如此無價的分享
感恩啊~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走讀龍潭 2017/07/14~09/22

走讀龍潭 2017/07/14~09/22

    以一個大溪新住民的身份,報名參加走讀龍潭的活動,看到簡章中介紹的活動,透過文化歷史古蹟等的參訪,還有歷史文化脈絡裡的導覽解說,期許自己能夠對龍潭有更深更多元樣貌的認識,授課的魏老師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研究功力,第一堂室內課程,就詳盡的解說了龍潭發展的歷史文化脈絡,留給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每一次的參訪,魏老師都做足功課外,還實地勘察數次,不論是路徑的安排,還是現場的導覽預約,他都親力親為就為達最好的呈現。



    我想若不是學員高出席率的回應,助長了老師如此高規格的規劃,就是如魏老師所言,學員中有很多的人,本身就已十八般武藝俱全,卻仍如此好學和精進的精神,讓老師深有教學相長的所獲。



每一次的參訪,都因為魏老師的奔波策劃,讓我們能夠看見聽見甚至品嚐到多元樣貌的龍潭故事,不論是文人雅士所流傳下來的故事,或是歷史建物所呈現的見證,都讓我們每每有新的發現和驚喜,就連身為龍潭在地人的學員,也都讚歎不已。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粗坑古道山頂的美景,可以一覽無遺石門水庫的全景,及鄰近山脈的壯闊,客家文化館裡,多元面貌的介紹,客家音樂,文學,文化等各位先進文人雅士的傳奇故事,原住民文化館裡展覽的編織文化差異,臨場表演的原住民舞蹈,渴望園區的來由,增廣了我的見聞,開拓了我的視野。




    而每周一次的聚會,大部份學員也都是龍潭社大的同學,所以彼此熟悉感情增溫飛速,常有學員彼此分享手作料理或名產,魏老師也尊重專業,常將舞台讓出,讓彼此分享所學。


    我十分感念老師的用心,和同學無私的分享,對於我這樣初來乍到的人,讓我快速的認識到龍潭風土民情和山水景致,不愧為臺灣的幸福居住城市之一。

桃園荒野兒童環境教育講師期初旅行

2017/09/23~09/24

桃園荒野兒童環境教育講師期初旅行

    上過連續三周的課程後,我們這群儲備的兒童環境教育講師,有了明確的分組夥伴,而這些夥伴有可能是我們日後進班互相支援的夥伴,所以這次的期初旅行,主題在小隊的凝聚力上,活動場域租借的是八里的長坑國小,有著依山傍水的天然景觀,校長也大力發展生態環境,操場旁復育的馬口魚生態池,是台灣的原生種魚,引進紅水仙溪山泉水,將生態池形狀開挖成八里區的地形,除了營造馬口魚生存的環境復育外,還會實地帶著孩子勘察野放,培養孩子愛護和珍惜生物。


    學校處處植栽有大量樹林花草,大樹上還有為鳥兒建造的鳥居,為讓教室降溫,種植了攀爬性很強的大鄧伯花,形成天然的植物窗簾,非常的迷人和讓人喜悅,在網室內發展了雨水回收系統,廚餘堆肥,魚菜共生和直立式水耕蔬菜,在孫運璿先生的提倡下,學校孩子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用於各式課程教學上,尤以生態觀察,音樂創作上,有非常顯著效果,原本有著併校危機的小學,因為校長的致力發展,和師生的努力,成了外區就讀很搶手的名校。


    我們在視聽教室進行室內課程,除了認識荒野的組織發展和理念,也藉此分享各位學長姐的經歷過程。



    身為兒教師,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孩子們的心理,如何將環境生態保育落實在生活中?建立玩中學深刻而震撼的教學,一個生態系食物鏈的關係,學長姐利用疊杯和生存危機兩項活動,就讓我們有了團隊合作和體認生存大不易的殘酷事實,及最重要的植物土壤環境危機。








    一個找回自己的遊戲,只是互相交換自然名,然後透過不斷的交換,找回自己,就讓我們見識到,學不會傾聽的後果。比手劃腳猜英文句子,團隊的合作,肢體的默契。



    拍手踏腳數數,讓人手忙腳亂外,重溫學生時代的腦力激盪。





    我們忙著玩忙著上課忙著呼吸和喘氣,有一群隊輔,忙著張羅五味雜陳繽紛多彩的石頭湯,溫暖我們的心。





     會長生日,號稱十八歲剛過四十年,在荒野做了九年的會長,生日願望希望有傳承的人,今日來見習的我們,也擔負著傳承的責任。



    第二天移營到樂山教養院,碰到院生返家的日子,院區內十分清靜自然,後山原始林區,是我們活動的主場,柳樹婆婆帶領大家圍成圈,禮敬大地和森林,這祝禱的儀式,於我是如此熟悉而自然。


    矇眼進入森林,相信夥伴,接受自然無私平等的擁抱,打開五感,暫時將眼睛的視覺,交給皮膚,氣息,聲響和觸感。



    進入森林後,在不同的樹區,被引導到樹木旁,或坐或站或蹲,用你的心和樹和自然對話,隊輔在一旁守候。



    我願化作一棵樹,同你一樣接受日月照耀,土壤滋養和雨水滋潤,然後回饋萬物眾生,鳥兒的食物,螞蟻的家。




    樹葉是植物成長很重要的元素,行光合作用製造養份,提供植物,生物和微生物食物,我們未曾細看他,有刺有毛光滑粗糙,子母葉,對生,複葉,裂葉等。





    繩子牽引的路徑上,我們擁抱了不同的樹種枝條和樹葉,在禁語矇眼擁抱自然的世界裡,只有你和自然的獨處, 所有的負能量都轉變,重新的歸零回到最初,那個來自自然,與天地平和共處,珍惜守護生態的人類。






        1934年3月戴仁壽醫師創辦的樂山教養院,選在觀音山麓,依山傍水遺世獨立的淡水河口,為了讓麻瘋病人可以有尊嚴,自己自足,勞動的樂活著,經過無數波折,才完整保留到現在的樂山,現在主要照顧130位有著身心障礙的人,從最小學齡前的到60幾歲的,主要分佈在十幾歲到三十幾歲,提供他們24小時照護教養服務,培養他們技藝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分組班別有洗衣坊,清潔隊,農藝班和手作坊,我們參訪了天使手作坊的繪畫創作,天使眼中的色彩繽紛亮麗,繪畫沒有框架,自由奔放,院方也多方安排和爭取,讓他們可以外出參訪打開視野的機會。






    這位涼麵有著機智反應和直率的特質,逗樂大家,看不出已經有25歲的年齡,她的願望是多畫一些畫,好去日本參賽,一旁的小雅,因為無家可歸,長住院區,但肢體的限制,卻框架不住她,非常熱情多彩的繪畫世界。


    簡短的參訪時間,讓大家對樂山環境和院童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更讓人感念當年戴仁壽醫師的遠見,仁者樂山,自然環境擁有無私包容和療癒的能量,我想這是院童們畫作裡自由奔放多彩繽紛的靈感來源,也是柳樹婆婆鼓勵我們,單獨走入森林,與樹,自然對話的原因。


    感謝這一群無私奉獻的隊輔學長姐,他們讓我們看見未來環境的希望,為我們種下心田裡的種子,等待我們開花結果,傳遞出去,謝謝你們,辛苦了,沒日沒夜的作業,拍照,張羅整理和陪伴,謝謝你們。